DCSIMG

字裡行間

【開卷樂】小島風光流轉--《由電線車說起:駛過百年的軌跡》

相信對於遊客還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,電車也是一份親切的集體回憶。外型古典雅優的電車受到不少人喜歡,《由電線車說起:駛過百年的軌跡》作者謝耀漢便是其中的表表者。謝耀漢是電車發燒友、電車文物收藏家,更成立「電車文化保育學會」,兼擔任會長。這本書的源起來自一場展覽,當時有人說起香港還未有一屬於叮叮的博物館,謝耀漢便想到,不如就造一屬於叮叮的「紙本博物館」吧!謝耀漢講到,原來舊時電車廠發生過一場小火災,大部份有關電車的文獻被燒毀,因此現存的電車歷史非常珍貴,出書不但能與大眾分享電車故事,更能為資料作整理保存。

 

電線車與纜車

 

電車見證這座小島的發展,她的故事總有濃濃的歷史感。原來,最早期的電車曾被稱為「電線車」,這是從一張現存最早期的電車票發現的,車票的正面寫英文,背面中文寫上「香港電線車公司」。能夠從一件文物發現這麼重要的資訊,也是歷史考查的趣味,因此書名便定為《由電線車說起:駛過百年的軌跡》。在19世紀,有商人首先提出要在初發展的香港建設集體交通具,後來,華人議員伍廷芳參考了之前的建議書,再提議建設路面交通工具,那就是最初的電車。伍廷芳於1881年在定例局(即是現在的立法會)建議電車草案,政府在翌年便頒了初的電車條例。當時總共有,其中條是電車條就是現在的山頂纜車。由於當時富裕的洋人多居於山頂,財團看準商機首先建造山頂纜車,因此山頂纜車比電車早一點開始運作,二者在歷史上,可謂同祖同宗

 

頭等電車

 

書中有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、各代電車的設計草圖、車票和當年的新聞報導。港電車在1904年正式啟用,當時的電車仍為單層,座位分為頭等和三等。初代的單層電車,頭尾兩邊是開放式設計的三等座位,中間的頭等是密封的包廂,設有電風扇。這種設計使三等座位比頭等座位更清爽舒服,一度讓當時的洋人向電車公司投訴,後來便再改動了電車座位的編排。直至1912年,開蓬雙層的電車才出現,一直經歷演變,由開蓬變成帆布頂、再變成木蓋頂,直至1925年才發展出全密封的車。二戰後,由於需要更大規模地製作電車,電車公司古船塢合作製作車身,成為接近今日電車的雛形

 

世界另一邊的電車發燒友

 

謝耀漢自幼家住在電車軌附近,四五歲便開始對電車情有獨鍾,長大後也一直留意電車資訊。十年前,他在一個關於世界各地電車的外國網站,看見一位洋人拿著一個116的巨型電車模型,而且手中拿著的是香港的電車!謝耀漢當時興奮得立即聯絡網主詢問模型是否有售,當下才得知那是網主親手製作的私人收藏品,而且型還裝有機械裝置能在軌上前進。二人自此便惺惺相惜,開始大談電車經。這位朋友就是本書的另一位作者John Prentice,原來他一次在香港發現了英國早已消失的木框電車,覺得非常喜歡,自此便成為了香港電車迷。二人雖然不曾見面,但卻透過文字交流合寫了兩本有關電車的書

 

《由電線車說起:駛過百年的軌跡》除了挖掘和展示了珍貴又有趣的電車歷史,也側面見證香港的演變,乘載了香港數代人生活的軌跡,繼續前行。

收聽開卷樂《由電線車說起:駛過百年的軌跡》| 嘉賓:謝耀漢(作者)
回頁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