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CSIMG

字裡行間

【教學有心人 小學復課】

鍾傑良、葉碧君副校長(中)、何玉芬博士
鍾傑良、葉碧君副校長(中)、何玉芬博士

「我們經常說:我們的工作不是教書,而是育人。」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葉碧君副校長道。

今年年初,香港經歷第五波疫情,政府宣佈中、小學提早放假,直至四月底,學校才全面恢復面授課堂。疫情讓大家感到不安,這突如其來的「特別假期」也打亂了學與教的進度。當學生重投校園生活,學校、老師又可以怎樣照顧他們的身、心、靈需要?


「學習前,要先適應環境」

葉碧君副校長觀察到學生疫情前後的變化,譬如有學生變得沉默寡言,原因是有家人在疫情中離世,「對小朋友來說,這是重大的精神與心靈創傷。」也有學生因雙親失業,需要申請緩助。疫情或令學生家庭出現巨變。在復課的第一天,老師就為同學的情緒「探熱」,希望可以識別受情緒困擾的同學,讓校方可以適時介入支援。

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自2017年起推動「Super+正向教育計劃」,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。閒時老師會與學生聊天,瞭解他們的需要,尤其在疫情後,學校嘗試在課堂中引入更多「社交情緒」元素,期望做到以下四大目標:一、尊重學生需要、着重他們的課堂參與;二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;三、運用不同策略,將學與教步驟分拆,讓不同小朋友都能完成學習任務;四、每課有至少有3-5分鐘加入「玩」的元素,例如玩外國流行的Brain Break,「當學生覺得好玩便能提升學習動機。」葉副校說。


「我們以不同形式,發揮學生強項」

遊戲學習也是學校的教育方針之一,葉副校在節目中提到,學校逢星期五下午是 Super talent time,透過不同教學活動培育學生多元智能。有老師會化身成「Youtuber」,教學生煮食;葉碧君也有參與其中,她跟學生一起做運動,「其實玩也可以是學習的一種。遊戲時學生可以與好多人接觸,會說話、行動,我們可藉此培養他們的社交意識。好多研究顯示,遊戲可以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情緒。」

「我們經常話:先感受、後學習。有研究發現:正面情緒可以提升專注力,令學習領域擴闊。」關注學生情緒也是體現教育「以學生為本」一面,葉副校補充,家長也需要懂得管理自己情緒,學校在照顧家長身、心、靈健康方面也有角色。假如家長願意成為學校的同行者,教育必然事半功倍。

回頁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