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自然內可以聽到不同聲音,例如動物叫聲、風聲、行雷聲等等。不過這次要介紹的次聲,即使大家對它有一定了解,你也不可能聽過,因為人類根本聽不到次聲。
聲音頻率單位為赫茲 (Hertz),人類可聽到介乎20 - 20000赫茲的聲音。大氣中其實有很多由天氣現象產生,但人類聽不到的低頻聲音,這些聲音的頻率一般都低於20赫茲,稱為「次聲」或「次聲波」。次聲波長很長,例如颱風風眼所產生的次聲,振動週期有大約4-8秒,代表頻率介乎0.25 – 0.125赫茲之間,波長可以長達數公里。次聲另一個特點是聲波只有很少衰減,可作長距離傳播,因此能夠對大氣進行大範圍連續不斷的監察,當結合其他遙感資料一起用,就可以提供關於大氣結構的額外數據。
認識並利用次聲方法來預測各類危險天氣活動規律,成為近代次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。其中一種會產生次聲的天文現象是龍捲風。龍捲風可產生獨特嘅次聲波,有時甚至會在龍捲風來襲前已經偵測到次聲。美國有科學家試過利用特殊監聽設備,將普通風噪聲同龍捲風噪聲分開,希望透過技術改良龍捲風預報系統,除了更準確預測龍捲風外,亦有機會加長預報時間。
這次,我們「自然.學」到更多關於次聲的知識。研究聲音在大氣中傳播特性的科學稱為大氣聲學,當中次聲學專注人耳聽不到的低頻聲音。認識並利用次聲方法來預測各類危險天氣的活動規律,成為近代次聲學研究的重要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