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理塑膠一直都是全球面對的挑戰,科學家正研究加快分解塑膠的方法。目前為止,一眾科學家提出過兩種利用生物分解塑膠的潛在方法。
第一種方法來自一位西班牙科學家在2017年發表的突破性研究論文。其團隊發現大蠟蛾幼蟲能夠分解聚乙烯,即PE膠。這種經常在蜂巢出沒,以蜂蠟為食物的害蟲,其唾液有兩種氧化酶,能夠在室溫下迅速降解PE膠,他們的腸道菌群亦可幫助分解PE膠,當中不動桿菌被認為是推動分解反應的主要細菌。這個發現亦令其他科學家開始探索利用酶分解塑膠的技術。
第二種方法需要利用「睪丸酮叢毛單胞菌」。這種細菌在污水、污泥和土壤入面較為常見,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,這種細菌提供一種從未被利用、開發而且自然發生的生化反應資源,它會分解洗衣粉、塑膠以及植物入面化合物,以獲得分解物質之後所變成的碳。研究人員亦發現,這種細菌所消化的塑膠可轉化成不同聚合物,換句話說,它可以將塑膠回收轉變成不同副產品。所以這種細菌被認為有助處理地球上不斷堆積的廢棄物,對建立循環經濟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這次,我們「自然.學」到利用生物解決處理塑膠的潛在方案,不過要真正解決塑膠棄置問題,始終要靠大家做好源頭減廢。